刚和好友通过手机聊完育儿经,购物APP上的各种母婴产品推荐就找上门来;正在应用上浏览二手房信息,中介电话不期而至……为什么手机这么懂你?其实,这是手机应用软件通过频繁自启动,在搜集你的个人隐私。
刚和好友通过手机聊完育儿经,购物APP上的各种母婴产品推荐就找上门来;正在应用上浏览二手房信息,中介电话不期而至……为什么手机这么懂你?其实,这是手机应用软件通过频繁自启动,在搜集你的个人隐私。
APP窃取个人隐私为何屡禁不止?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反恐与网络安全治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秦安表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APP窃取个人隐私行为的背后有着巨大商业利益,部分应用程序像小偷一样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或通过倒卖牟取非法利益,或用于商业广告投放。另一方面,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不法分子有恃无恐。
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在生活工作中“必备”的APP,在安装时都会提出各种授权要求,否则就安装不了。在授权之后,这些软件在后台干了什么,取得了哪些信息,用户无从得知,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不断加大。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分析发现,在下载量较大的千余款移动APP中,每款应用平均会申请25项权限,其中申请与自身业务无关权限的APP数量占比超过30%。
业内专家表示,APP非法采集用户信息的情况不容乐观,用户需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关键时刻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事实上,针对手机APP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现象,国家相继出台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和《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对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草案》明确了开展数据活动的组织、个人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对此,专家表示,这将为个人信息等数据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来看,许多手机应用程序设置的‘套路’,真的是让人防不胜防。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让他们不敢干违法的事,不敢窃取个人隐私。”秦安说。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