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今天的Nature期刊有些特殊,一共有3篇论文同时登上封面,实属罕见。

今天的Nature期刊有些特殊,一共有3篇论文同时登上封面,实属罕见。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今天的Nature期刊有些特殊,一共有3篇论文同时登上封面,实属罕见。

来自澳洲、荷兰、日本的3个不同团队,同时实现了硅量子计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保真度超过99%

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该结果与谷歌Sycamore量子计算机的2量子比特保真度达到同一水平。

这意味着,近乎无错误的硅量子计算是可以实现的。硅量子计算机与谷歌IBM的超导量子计算技术一样,是实现大型量子计算机的有力候选者。

“当错误如此罕见时,就有可能检测到它们,并在它们发生时进行纠正。这表明有可能建造具有足够规模和足够能力的量子计算机,来进行有意义的计算。”

3篇论文之一的通讯作者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Andrea Morello教授说。

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 Andrea Morello教授

而且UNSW团队多年前已取得了另一项超过谷歌的成就:在硅量子系统中将信息保存了35秒

这一时长是谷歌和IBM量子计算机的100万倍,而后两者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仅能将信息保存100微秒。

这3项研究在开发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的路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他们证明了鲁棒的、可靠的量子计算机正在成为现实。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以USNW团队的研究为例,为了保证量子系统的保真度,他们需要解决一个矛盾的问题:

那就是既要让量子比特尽可能“与世隔绝”,以长时间正确保存信息,还要使量子比特与外界相互作用,来执行对量子计算的操控。

原子核自旋能够相当好地与外界环境隔离,之前量子信息保存35秒就是在核自旋系统中实现的。

为何让核自旋与外界相互作用,研究团队在两个磷原子核之间引入了一个电子。当两个核关联到一个电子时,就可以通过共有的电子进行交互。

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 红色点表示磷原子核,外侧闪亮的椭圆代表电子

论文作者之一Serwan Asaad博士说:

如果您将核自旋与电子纠缠在一起,那么电子可以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并与更远地方的其他量子比特核纠缠在一起,从而开辟能够大量进行鲁棒和实用量子计算的道路。

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而在硅材料中掺杂磷原子是半导体行业的基本操作(用于制造n型半导体),所以这项技术能与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兼容。

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最后,他们使用门集断层扫描(GST)技术精确地描述了量子操作,得出1量子比特的平均门保真度为99.95%,2量子比特平均门保真度为99.37%,2量子比特制备/测量保真度高达98.95%。

这三个指标表明,硅原子核自旋正在接近容错量子处理器所需的性能要求。

现在所有经典计算机都有某种形式的误差校正和数据冗余,但量子物理定律对量子计算机中的校正方式构成了严重限制。

论文通讯作者Morello说:

通常需要低于1%的错误率,才能应用量子纠错协议。现在已经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开始设计硅量子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可以可靠地扩展和运行,来进行有用的计算。

团队合作带来3篇论文

今天Nature封面的3篇论文分别实现了以下成果:

1、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团队通过离子注入硅,在电子和两个磷原子组成的三量子比特系统上实现了1量子比特99.95%和2量子比特99.37%的保真度。

2、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团队使用硅/硅锗合金量子点的电子自旋,实现了1量子比特99.87%和2量子比特99.65%的保真度。

3、日本RIKEN团队同样在使用硅/硅锗合金量子点的双电子系统,实现了1量子比特99.84%和2量子比特99.51%的保真度。

虽然各团队分别独立发表了实验结果,但是离不开他们之间广泛的学术交流,包括实验技术、材料、人员的相互流通。

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 UNSW团队,从左至右分别为Asaad Serwan博士、 Andrea Morello教授和Mateusz Madzik博士

    • UNSW论文的一作Mateusz Mądzik博士,现在是代尔夫特团队的博士后;另一位Serwan Asaad博士原来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生。
    • 代尔夫特团队负责人Lieven Vandersypen曾2016年在UNSW进行了为期五个月学术休假访问。
    • RIKEN团队负责人Giordano Scappucci博士是UNSW的前研究员。

    此外还有: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RIKEN组使用的硅/硅锗合金量子点都是由前者制作,并在两组之间共享。
    • UNSW团队使用的同位素纯化硅材料,则由日本庆应大学的Kohei Itoh教授提供。
    • 论文中关键的门集断层扫描(GST)方法,是由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开发并公开提供。

    3篇量子计算里程碑论文同登Nature封面:保真度超99%达实用化水平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23:30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23:3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