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面部识别遭质疑 安全堪忧或将成为新的潜在威胁?

面部识别正快速成为主流,而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接受将面部识别扫描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未来的安全前景并不乐观,面对新的技术时代,我们也许有必要将面部识别视为一种新的潜在威胁。 2017-03-22 10:57:44 315面部识别安全 大数据舆情情感分析,如何提取情感并使用什么样的工具?(贴情感标签) 情感分析是学术领域研究多年的课题,用google学术搜索可以找到很多paper,基本的方法上有基于词典规则的方法、语言文法的方法,此外还有分类器以及近几年比较火的深度学习的方法(稍后有详细介绍)。 2017-03-21 10:55:22 大数据 没有征信记录的人如何能享受金融服务? 原创 怎样让绝大部分没有征信记录,例如农企,也享受金融服务呢? 对此问题,记者在与易宝集团CTO、集团旗下的天创信用董事陈斌先生沟通中得到了解答。 2017-03-20 18:53:42 征信记录金融服务 “网管”必备的五大网络数据分析工具 互联网发展至今,分析工具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的网络分析可能只有点击计数的工作。随着分析工具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更了解受众用户与网站或应用之间的互动。 2017-03-20 09:58:43 网络数据分析工具 智能数据湖势在必行 由大数据触发的数据驱动的做法是一种最好的理解。如今,各个组织正在各种数据结构,格式和分布式地理数据源位置等方面进行竞争,并在时间框架和数量上超过了现有系统的能力。

面部识别正快速成为主流,而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接受将面部识别扫描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未来的安全前景并不乐观,面对新的技术时代,我们也许有必要将面部识别视为一种新的潜在威胁。

就在上周,有消息称一款名为Facezam的假冒应用能够通过扫描其Facebook相片实现面部追踪。虽然最终证明这一切只是谣传,但公众的反应却证明了人们对于面部识别仍存在误解。事实上,真实的应用与网站确实能够轻松实现Facezam提出的这种威胁性效果。无独有偶,央视315晚会曝光,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不过关,漏洞颇多,甚至用照片都可以打开。同时建议商家研究技术要少一些概念,多一些脚踏实地;用户面对高科技,要多一些防范意识。

[[186144]]

数十年来,指纹、虹膜扫描、手腕静脉扫描以及语音与面部识别已经陆续进入我们的生活。然而在由此带来的潜在隐私入侵层面,各类方法面临的风险却并不一致。

面部识别的危险度达其它方法的上百倍

一切生物识别系统的根本原理,在于捕捉相关数据、将其输入数据库,而后将新捕捉的数据与数据库进行匹配。这类方式确实能够很好地利用计算机分析实现体貌特征识别。

大多数生物统计数据难以捕捉,指纹、虹膜、静脉乃至其它类型的生物数据皆需要明确的权限或者知识方可获取。然而,面部识别却并不受此限制——一张照片足矣。无论是监控摄像头、个人照片甚至是ATM机,我们的面貌都已经被无数次记录下来。

另外,照片本身的获取难度也更低。不像是只被保留在外事或者公安机构内的指纹信息,面部照片大量出现在社交网络、公共图库乃至个人通讯软件,且大多直接公开。

315面部识别遭质疑 安全堪忧或将成为新的潜在威胁?

俄罗斯面部识别网站FindFace提供极为可怕的工具,其能够帮助我们快速从Twitter上找到各类匹配图片。

下面来看FindFace的使用流程:

  1. 向FindFace上传一张图片。
  2. FindFace将提供多个包含匹配结果的Twitter帐户,而点选对应的帐户后,FindFace会告知该帐户的用户姓名。
  3. 3. 将姓名复制至Family Tree Now网站中,即可获取其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年龄及其它数据。

虽然结果并不是非常精确,而且我们可能还需要对潜在的用户进行逐一筛查,但这一流程确实具备可行性。而且更可怕的是,FindFace与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真实风险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分析您上传的图片 准确从中找到您

另外一种可行方案是采用Google Photos。Google Photos中的“people”视图展示了谷歌如何自动对照片进行面部识别,并对身在其中的人们进行分组。更惊人的是,任何人都可以为此类照片分组添加名称,从而告知谷歌的大规模数据库你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此之后,谷歌AI会自动对照片进行分析,并从更多图像当中将你准确识别出来。

同样的情况在Facebook中也有发生。用户可以对图片进行标记,Facebook则利用其先进的AI从其中进行面部识别。因此大家应该会注意到,在上传一张照片后,Facebook往往能够准确认出其中包含的每个人。

面部识别一夜之间无处不在

最近有传闻称,三星S8与Galaxy S8+都将采用面部识别用于设备解锁。亦有消息人士指出,苹果的iPhone 8将配备面部识别功能。而且事实证明,苹果公司确实拥有多项与面部识别相关的技术专利,包括专门用于解锁的面部识别方案。

另外,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机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部署面部识别系统,甚至希望未来几年内利用此类方案对全部乘客进行安检。

总而言之,面部识别正快速成为主流,而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接受将面部识别扫描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面部识别的未来

大家可能还记得《少数派报告》剧集中,一名角色利用脸部形状的纹身愚弄面部识别系统。未来是否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86145]]

  • 设计师Adam Harvey利用一种织物图案愚弄面部识别系统。
  • 一位名叫Adam Harvey的设计师发明了一种新型织物,其能够让面部识别系统误以为织物上布满面孔。如此一来,当系统试图识别其中的多张人脸时,匹配的可信度将有所下降。
  • Harvey同时亦在探索如何利用发型与化妆以骗过面部识别技术。
  • Kickstarter上的某众筹项目尝试利用ekō Glasses产品干扰面部识别。其能够高度反射可见光与红外线,旨在利用明亮的光照环境降低面部识别的准确度。

虽然这些方案看似耸人听闻,但实际并不适用于面对面的扫描方式。

因此总结来讲,我们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信任面对面扫描方案——例如接受安检或者进行驾照信息匹配。但与此同时,大家应当尽可能控制自己的社交媒体与照片共享帐户,同时避免使用手机与应用中的面部识别功能。

未来的安全前景并不乐观,面对新的技术时代,我们也许有必要将面部识别视为一种新的潜在威胁。

原文标题:It's time to face the ugly reality of face recognition

原文作者:Mike Elgan

【清一色译稿,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清一色.com】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03:43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03:43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