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小白的打怪升级之路

今天讲讲数据小白的打怪升级之路。做数据分析的职业发展前景是怎么样的?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同一行业不同公司也会区别很大。 2016-10-31 20:13:41 大数据数据分析 实时分析面临的12道坎 译文 由于许多企业期望通过扩大实时分析的应用以保持竞争力,实施成为了一个挑战。找到从长远来看有效满足贵公司要求的方案常常比想象的来得困难。我们列出了贵公司在寻求实时分析方案时要避免的12个常见的障碍。 2016-10-31 19:19:20 实时分析 WOT2016向磊:构建自己的可视化大数据查询平台 原创 WOT2016大数据峰会将于2016年11月25-26日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召开,51CTO记者对即将参加大会演讲的向磊进行了专访,让我们先睹为快,探听他在构建可视化大数据查询平台方面的心得。

今天讲讲数据小白的打怪升级之路。做数据分析的职业发展前景是怎么样的?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同一行业不同公司也会区别很大。

[[174883]]

今天讲讲数据小白的打怪升级之路。

做数据分析的职业发展前景是怎么样的?

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同一行业不同公司也会区别很大。

如果是在(半)传统行业,比如说信用卡、银行,那么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职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升职快,其次是做的东西重要。

以我的前雇主,北美客户满意度***(JD Power 的调查结果)的 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 为例,级别从低到高有 Associate, Sr. Associate, Project Manager, Manager/Consultant, Sr. Manager, Director, VP, SVP, EVP.

不管是做数据分析的也好,做模型的也好,还是偏 business 的也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爬爬爬爬得快。

***一年一升,早点升职早点管人。有些组基本做到 Project Manager 就不太需要写 code 做分析了,因为有个极其强大的上海分部嘛。。。

所以做得好的话三年升 manager, 五年升 director,听起来就好像三年模拟,五年高考一下。

如果是在科技互联网领域,职业发展***的区别在于,可以一直当独立贡献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简称 IC,不是 IC 卡)。

其理念在于,有些人是不适合管人的,做 IC 会更开心,能体现更大的价值。

那这更大的价值如何体现出来呢?

职业发展初期的话好说,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分析思路清晰,结果明了。

再往深一点能够主动找项目,给团队找方向。

接下来又如何体现高级别 IC 的影响力?

根据近期的一些观察、学习和思考(也就是说接下来都是瞎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解决低级别 IC 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些问题是可以用人海战术来解决的(大部分时候),但是一些重要问题,再多低级别的 IC 也没有。

可能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可能需要对数据的敏感,可能需要对某个方面极其深入的了解,也有可能是需要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比如说科技行业下一个发展热点是什么?直播?VR/AR?无人驾驶?星球大战?

如何解决微信朋友圈原创内容变少的趋势(只是举个例子,没有数据支持,如果有这方面数据的朋友欢迎分享)?

如何解决 N 线城市有滴滴的需求,但是网络支持不够?

这些问题很大可能光靠数据是不够的,甚至很多时候只有很少的数据。

需要高级别 IC 通过各种方法来找到解决的办法,可能是跟数据相关的,可能是跟产品相关的,可能是跟运营相关的。

把自己的能力传授给周围的人

这里主要有两个方式。

比较明显的一个方式是直接把这些技巧传递给周围的人,比如说通过 tech talk 来交流,比如说通过 code review 来指导新人,甚至老人,比如说通过 blog/post/note 来展示 best practice 等等。

不太明显的一个方式是通过诸如自动化的方式,把自己的做的东西应用到不同的组、不同的产品。

比如说做一套系统监测异常,最开始的目的是看微信每天新用户注册跟历史趋势相比是否有异常的。

再进一步把这个系统的应用搞得更广泛一点,还能监测老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间,发消息数目,朋友圈原创/转发数量,群组使用黏度等等,这个影响力就比只能用来看新用户注册趋势大了好几倍了。

扩大队伍

YCombinator 创造人之一 Paul Graham 经常提到创业需要做一些没法按比例增加(scale up)的事情,比如说 Airbnb 创始人初期亲自给每一个屋主拍照这种事情。

然而公司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得不考虑 scale up 的问题,包括产品,同时也包括队伍。

至少在互联网领域,如果不能招来***的人才,很有可能就会被竞争对手很快的甩开。

通常招聘是一到两轮电面,45-60分钟,再加五轮左右 on site,30-45分钟,有的公司可能会更多一点。

考虑到面试官还需要写反馈汇总,所以每一轮面试至少一个小时。假设 20% 的人通过电面,再20% 的人通过 onsite,那么招到一个体格的人需要来 5 个 onsite 的人,25 个电面初筛的人。

大概算一下需要花掉所有面试官加起来 50 小时,这还不算 recruiter 的时候,不算发了 offer 之后劝人接 offer 的时间,以及 offer 发出去但是不接的情况。

50 个小时,成本就是好几千刀啊。

招聘更多合格的人这件事情是很难 scale up 的,基本上两条:更多面试官,以及每个面试官每周面更多的人,这方法实在是有点笨。

如果聪明一点的话,让更有经验的人来把关电面,提高 onsite 时候的通过率。每涮掉一个不合格的候选人,就能节约同事 5 个小时的时间,这么看来就聪明多了。

总的来说,科技行业挺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居然不需要管人,也可以活得很滋润,但其实这并不容易。

回过头来想想,工作之外,生活之中大多数情况是没有做管理的这个选择的,那又如何做个高级别 IC 呢?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6日 02:58
下一篇 2023年5月6日 02:59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