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jQuery 源码中学到一个有意思的设计模式

世界上最大的电商网站 amazon 居然还在用 jQuery 。

世界上最大的电商网站 amazon 居然还在用 jQuery

大家好,我是​​ConardLi​​,今天发现个有意思的事。

世界上最大的电商网站​​amazon​​居然还在用​​jQuery​​。

从 jQuery 源码中学到一个有意思的设计模式

好奇的我又去翻了翻​​jQuery​​的源码,发现了下面这个奇妙的写法:

var elemData = initialValue
...
elemData.events = elemData = function(){};
...
elemData.events = {};

为了简单理解,这里省略了很多代码,完整源码:http://code.jquery.com/jquery-1.4.3rc1.js

初看还有点奇怪,​​elemData.events​​为啥被赋值了两次?后面的赋值肯定会把前面覆盖掉啊?这怕不会是个 Bug 吧?

仔细想了下不对,​​jQuery​​都已经稳定运行十几年了,哪还来的​​Bug​​?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下...

赋值操作也属于表达式

给变量赋值是我们代码里最常见的写法,但是你可能会忽略一点,赋值也属于一种表达式,这种表达式计算的值是赋值右侧 (​​RHS​​) 的值。比如下面的代码:

let x
if(x = 1) { // 1 is truthy
console.log(1) // 1
}

而且赋值运算符​​=​​是右结合的:

let a, b
a = b = 2 // the same as a = ( b = 2)
console.log(a) // 2
console.log(b) // 2

运算符的优先级

回到前面那段令人费解的​​jQuery​​代码

elemData.events = elemData = function(){};

它包含两种运算符:两个赋值运算符和一个属性访问运算符(​​elemData.events​​)。

如果我们的一段代码里有不同类型的运算符,​​运算符优先级表​​会决定了哪种类型的运算符优先运算。

运算符优先级表: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Operators/Operator_Precedence#table

从​​运算符优先级表​​中我们得知:属性访问运算符的优先级为​​18​​,而赋值运算符只有​​2​​,这意味着属性访问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赋值运算符。

比如​​obj.name = 'ConardLi'​​这段代码,计算的第一个表达式是​​obj.name​​,解析为对​​name​​属性的引用,然后才是赋值操作。

剖析代码

把前面提到的两个知识点融合一下,我们在回顾下这段代码:

var elemData = initialValue // 1
// ...
elemData.events = elemData = function(){}; // 2
// ...
elemData.events = {}; // 3
  • elemData
    initialValue
    elemData.events
    elemData = function(){}
  • elemData
    function (){}
    initialValue.events = function(){}
    elemData
    initialValue
  • 第 1 行非常简单。
  • 第 2 行:
  • 第 3 行:(new)​​elemData.events​​属性指向​​{}​

可以看看下面这种图的总结:

从 jQuery 源码中学到一个有意思的设计模式

这也让我回想起​​for in​​循环,当我们在循环进行到一半时改变对象的绑定(即给变量重新赋值),被枚举的属性不会直接改变,而是会等到循环结束后再变:

let obj = {a: 1, b: 2, c: 3}
let obj2 = {d: 1, e: 2, f: 3}

for(const prop in obj ) {
console.log(prop) // a, b, c
obj = obj2
}

console.log(obj) // { d: 1, e: 2, f: 3 }

实际应用

这个模式挺巧妙的,其实我们很多业务场景的代码都可以利用下这种写法,比如我们可以来实现个链表:

let i = 0, root = { index: i }, node = root

while (i < 10) {
node.next = node = {} // `node` in `node.next` is the old `node`
node.index = ++i // `node` in `node.index` is the new `node`
}

node = root
do {
console.log(node.index)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while ((node = node.next))

可以看下面这张图,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从 jQuery 源码中学到一个有意思的设计模式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5日 23:53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23:53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