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理解计算机网络,搭建计网知识框架

虽然集线器确实有用,但也导致了消息爆炸,原来我只要发给计算机 B 的消息,现在却要发给连接到集线器上的所有计算机,这样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效率上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把这个集线器弄得更智能一些,只发给目标计算机就好了。

虽然集线器确实有用,但也导致了消息爆炸,原来我只要发给计算机 B 的消息,现在却要发给连接到集线器上的所有计算机,这样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效率上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把这个集线器弄得更智能一些,只发给目标计算机就好了。

所谓换个角度,就是从三层物理设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开始,串联起整个网络的工作原理

可能有些小伙伴看见物理设备天生就犯困,反手就准备关闭文章,且慢!本文只是简单的介绍这几个设备的功能,并不会涉及复杂的底层硬件原理,不一定严谨,并且摒弃了很多细节,但读起来一定通俗易懂,帮助你迅速搭建起计网的知识框架。

什么是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网络上传输的东西是什么?所谓数据,什么是数据

假设你要传输的数据是name = "小牛肉",那么经过从应用层开始经过层层封装,到达物理层进行传输的时候,你的数据已经被封装进了很多东西:

图片

首部里面具体是什么,不是本文的重点,你只需要知道其中有这么几个字段很重要:

  • 源 IP 地址
  • 源 MAC 地址
  • 目标 IP 地址
  • 目标 MAC 地址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和 MAC 地址。

物理层设备:集线器

假设一个网络上有 A B C D E 五台计算机,A 想要给 C 发送数据包,那么数据包被发送出来后它怎么知道 C 在哪里?

古老的物理层设备 “集线器” 出现了 👇

图片

A 通过集线器给 C 发送消息

如上图所示,集线器上面有若干个端口,每个端口都连着一台计算机,假设 A 计算机对应端口 1, B 计算机对应端口 3,C 计算机对应端口 7......

那么 A 想要给 C 发送消息,消息要经过谁?没错,首先要经过集线器

集线器不是很聪明,他其实也不知道 C 到底在哪里,所以他会将 A 的消息广播给所有的计算机,由各个计算机自己判断是不是发送给自己的消息。

数据链路层设备:交换机

虽然集线器确实有用,但也导致了消息爆炸,原来我只要发给计算机 B 的消息,现在却要发给连接到集线器上的所有计算机,这样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效率上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把这个集线器弄得更智能一些,只发给目标计算机就好了。

既然只发送给一个计算机,那我们首先需要唯一定位这个计算机。

通过什么来定位?发送出来的数据包中其实已经封装好了,就是通过目标计算机的 MAC 地址来进行唯一定位。

图片

A 通过交换机给 C 发送消息

那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事实上,交换机内部维护一张 【MAC 地址表】,记录着每一个 MAC 地址的设备,连接在哪一个端口上。

  • 如果发来的包首部中包含的目标 MAC 地址在 MAC 地址表中没有映射关系,交换机就将此包广播给所有端口,也即发给了所有机器;
  • 如果地址表有映射,那就只发给那一个端口

比如 A 想要给 C 发送消息,一开始交换机的 MAC 地址表是空的,交换机并不知道 C 的端口号,因此 A 发送的消息将会被广播,同时,A 的 MAC 地址和它对应的端口号会被记录到 MAC 地址表中。

图片

A 通过交换机给 C 发送消息,此时 MAC 地址表为空

这样,C 对 A 的消息进行响应的时候,交换机就不需要进行广播消息了,因此它已经知道 A 计算机在哪个端口了,并且同样的,C 的 MAC 地址和它对应的端口号会被记录到交换机的 MAC 地址表中。

图片

C 通过交换机给 A 发送消息,此时 MAC 地址表中含有 A 的信息

网络层设备:路由器

交换机似乎看起来已经是最优解了,但事实上,随着计算机设备越来越多,交换机的端口都不够用了,当然你肯定能想到可以用将多个交换机互相连接起来,然后每个交换机之间都互相共享他们的 MAC 地址表。但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长,比如 10 亿台设备,100 万个交换机,那这 100 万个交换机都需要各自维护包含 10 亿条记录的 MAC 地址表,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效率上来说这也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将交换机连接在一起这个思路确实没有错,但不能粗暴的直接连接在一起,得想个办法,让每个交换机仍然只需要维护和自己连接的设备的 MAC 地址表,同时还能和其他交换机进行共享

路由器应用而生。

路由器同样有很多端口,每一个端口都拥有一个 MAC 地址和一个 IP 地址,每一个端口都连着一个局域网(或者说子网或者说 IP 地址段也行,本文就不过多区分子网和局域网的含义了)或者另一个路由器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两个子网,每个子网内都只有一个交换机,交换机上连接着若干个计算机设备,用路由器把这两个交换机连接起来,当两个子网之间需要进行通信的时候,通过路由器就可以实现了。

图片

那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事实上,路由器内部同样维护着一张表,这张表称为【路由表】,记录着每一个局域网(IP 地址段)和它对应的端口。

比如某个路由器的端口 0 上连接着192.168.0.x​的 IP 地址段,端口 1 上连接着192.168.1.x的 IP 地址段,那么路由表就是下面这样:

目的地址

端口

下一跳

192.168.0.0/24

0

192.168.0.1/24

1

大伙一定发现了上面路由表中还有 ”下一跳“ 这个字段,很简单,一个路由器的端口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个路由器连接所有的 IP 地址段,因此,如果该路由器发现目标计算机的 IP 地址不在自己管辖的 IP 地址段之内,就会通过下一跳地址转发给其他的管辖这个 IP 地址的路由器

路由器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比如 A 给 C 发送数据,A 在子网号为192.168.0.x​的子网,而 C 在子网号为192.168.1.x的子网,那么A 首先需要知道 C 和自己是不是在同一个子网:

  • 如果是同一个子网,那么直接把数据发送给交换机就可以了
  • 如果不是同一个子网,那么需要经过路由器的转发,A 需要把数据通过交换机发送给路由器,然后由路由器决定该发送给哪个子网

图片

A 通过路由器给 C 发送消息

这里有两个问题:

1)A 如何判断是否和 C 在同一个子网?

答案:这个简单,也不是本文重点,不过多介绍了,就是将源 IP 与目的 IP 分别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相等就是在同一个子网

2)A 如何知道哪个设备是路由器?

答案:每个计算机上都要设置【默认网关】

其实说发给路由器不准确,应该说 A 会把数据包发给默认网关。

对 A 来说,A 只能直接把数据包发给同处于一个子网下的某个 IP 上,所以其实发给路由器还是发给某个计算机设备,对 A 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它只认得 IP 地址。

所以默认网关,其实就是 A 在自己电脑里配置的一个 IP 地址,以便在发给不同子网的设备时,发给这个 IP 地址。

总结

如下图 A 给 F 发送一个数据包,我们来梳理下整个通信过程:

图片

A 给不同子网的 F 发送消息

1)首先 A(192.168.0.1​)通过子网掩码(255.255.255.0​)计算出自己与 F(192.168.3.2​)并不在同一个子网内,于是决定发送给默认网关(192.168.0.222)

2)A 通过 ARP 协议找到 默认网关192.168.0.222的 MAC 地址(数据链路层需要知道 MAC 地址才能传输数据)

3)A 将源 MAC 地址(AA-AA-AA-AA​)与网关 MAC 地址(MM-MM-MM-MM​)封装在数据链路层头部,又将源 IP 地址(192.168.0.1​)和目的 IP 地址(192.168.3.2)(注意这里千万不要以为填写的是默认网关的 IP 地址,从始至终这个数据包的两个 IP 地址都是不变的,只有 MAC 地址在不断变化)封装在网络层头部,然后发送数据包

图片

报文格式

4)第一个交换机收到数据包后,发现目标 MAC 地址是MM-MM-MM-MM,转发给第一个路由器

5)数据包来到了第一个路由器,发现其目标 IP 地址是192.168.3.2​,查看其路由表,发现了下一跳的地址是192.168.100.21

6)所以此时该路由器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再次匹配路由表,找到下一跳192.168.100.21匹配的端口号,二是从这个端口把数据包转发出去

7)此时第二个路由器收到了数据包,看到其目的地址是192.168.3.2,查询其路由表找到匹配的端口号,并准备从该端口把数据包转发出去

8)但此时路由器需要知道192.168.3.2​的 MAC 地址才行,于是查看其 ARP 缓存,找到其 MAC 地址为FF-FF-FF-FF,并将其封装在数据链路层头部,从上个步骤确定的端口将包转发出去。

9)如上图所示,对应的交换机收到了数据包,发现目的 MAC 地址为FF-FF-FF-FF,查询其 MAC 地址表,从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发出去。

10)数据包最终成功抵达计算机 F,F 发现目的 MAC 地址就是自己,于是收下了这个数据包。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5日 21:34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21:34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