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军“古玩鉴定”,人类职业再遭冲击?

近两年,人工智能的风头虽然偶被5G、自动驾驶等所盖过,但其发展和热度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2021-04-12 15:05:35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缺点 无论在哪里使用,面部识别都可能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整理了一份关于面部识别的利弊清单,这样你就可以了解这个有争议的话题。 2021-04-12 14:40:50 人脸识别面部识别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如何为临床试验提供无摩擦的患者匹配 这场疫情凸显了医疗保健行业一些效率低下的方面,为了应对这些危机,一些医疗机构已经采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数据管理等。 2021-04-12 13:50:36 人工智能医疗AI 让静态知识动起来:从知识图谱到事理图谱 传统的知识图谱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以“事”为核心的事理图谱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知识图谱主要以实体(特别是人名)为基础,面向事件知识图谱研究的语料构建和研究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 2021-04-12 11:47:21 人工智能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否是自然语言处理的未来? 2021年了,不少当年如日中天技术到今天早已无人问津,而知识图谱这个AI界的大IP最火的时候应该是18,19年,彼时上到头部大厂下到明星创业公司都在PR自己图谱+NLP布局能够赋予AI认知能力。到了当下这个AI总体降温的时间节点,我们是时候冷静思考知识图谱的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了。

近两年,人工智能的风头虽然偶被5G、自动驾驶等所盖过,但其发展和热度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在数据“食粮”持续增多、获取变易的情况下,当前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语言处理、交互能力等都已取得巨大进展,其距离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越来越近。

[[392574]]

而人工智能走近人类,除了赋能千行百业所带来的便捷与利好,同时也带来冲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应用加快,许多岗位逐渐被取代,相关从业人士日渐感受到巨大压力。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20-30年可能超过5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其中,可能将包括“古玩鉴定师”!

进军“古玩鉴定”领域

说起古玩鉴定师,无疑是个令人崇拜又羡慕的职业。他们凭借一双“慧眼”纵横古玩圈,被无数古玩爱好者奉为专家,拥有着无尽乐趣和无上荣光。但同时这也是个令人望而却步的职业,因为要练就一双“慧眼”并不容易,这需要丰富知识经验累积。

可以说,古玩鉴定师是一个急需技术、知识和经验的超高含金量职业,这也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很多人肯定保持不信!但事实是古玩鉴定师被取代的苗条已经显现。近日,百度便正式公开了一项AI专利,显示可以不再依赖于鉴定专家进行古玩鉴定。

据专利介绍,这种AI融合了图像处理、可读介质、电子设备、大数据等技术和装置,可以降低古玩鉴定的成本,缩短鉴定周期,提升鉴定效率,甚至可以避免无法确定真伪的特征维度对鉴定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古玩鉴定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体验。

换言之,利用这种AI进行古玩鉴定,可以取得比专家鉴定更好的效果,更佳的体验,未来基本没专家什么事儿了!这显然给人类认知再次带来冲击。毕竟古玩鉴定师在我们眼中是如此的神秘、高大上和固若金汤,竟然如此简单就被人工智能取代了?

或许,在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神通后,大家可以不必如此惊讶。近年来人工智能依靠大数据、传感器等加持,早已从物质层面进入人类的精神高地,包括小说、绘画、围棋、烹饪等等,都已经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其早已对人类全军出击。

人类鉴定师会否被取代?

那么,在遭到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人类鉴定师是否能够顶得住呢?

如果简单的比拼一下,AI古玩鉴定师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上面已经提到了AI鉴定的效果要明显比专家鉴定要好,因为其拥有各种高科技装置和大数据技术的助力,相比人类来说更具鉴定准确度和效率性。但除此以外,AI鉴定在成本上也实现了碾压。

我们知道,一个专业的古玩鉴定师的出现,除了需要天赋以外,还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训练和培养,很多还必须要有师傅带领,自学成材的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培养周期长不说,相关成本也比较高,相比AI鉴定师只需要数据就能升级,差了不少。

除此以外,从古玩行业的发展层面来看,AI古玩鉴定师的出现也更加符合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需求。基于此,AI古玩鉴定师可谓对人类鉴定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冲击,后者很难顶得住。但也并非毫无机会,至少人类鉴定师有一点AI不能比。

那么,具体是哪一点呢?那便是人类鉴定师的主观能动性。凭借着人类主观、神秘、个性化的鉴定风格和语言,能够对消费者带来独一无二的享受。而机器人则程序固定、风格单一,鉴定以纯数据说话缺乏主观性略显乏味和无趣,显然只适合作业需求。

此外,对于一些从未听过见过的古玩来说,AI可能会因为数据不足而无法品鉴或品鉴不全面,人类则可以依靠常年的经验和个性化的品鉴风格进行弥补,在这一点上又是人类的优势。因此综合来看,AI与人在鉴定上各有千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共存。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5日 19:04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19:05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