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建筑如何推动能源转型

全球能源危机给我们敲响了不受欢迎的警钟,要求我们对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方式进行根本性改变。

全球能源危机给我们敲响了不受欢迎的警钟,要求我们对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方式进行根本性改变。

能源危机:建筑如何推动能源转型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发展和维持一个分散的、脱碳的能源系统需要建筑和电网的融合。如果没有连接,这个复杂的系统将无法管理。因此,基础设施数字化,特别是建筑数字化,是能源转型的主要加速器。

建筑约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40%,其中有一半是被浪费的。例如,在欧洲,大约75%的建筑是节能的,改造挑战的规模是显而易见的。建设还在继续;一些数据显示,到2060年,全球建筑面积将翻一番,因此我们还必须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将能源消耗与建筑面积的增长脱钩。在新建筑和现有建筑的生命周期内,技术投资对于永久降低能源成本至关重要,并为未来在能源系统中发挥交互作用做好准备。

这对那些拥有和运营建筑物的行业和企业意味着什么?首先,没有银弹解决方案或技术。但我们有机会为所有行业的建筑建立长期数字化战略的基础,以实现脱碳目标,减少能源使用和运行成本,并提高弹性和竞争力。

一切都与数据有关

数据和分析是任何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获取数据从来没有这么容易,或者更便宜,但在许多情况下,它并没有被用来推动结果。建筑业主和运营商需要通过物联网连接建筑资产,从锅炉和水泵到电动汽车充电器和暖通空调系统,从而获取维护、资产和性能数据。一旦收集、关联和分析这些实时数据,就可以提供可操作的见解,从而推动智能(有时是自动化)决策,以实现确定的结果,如能源和成本降低。

更进一步,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可以应用数字服务,实现计划-优化-维护-支持周期,有效地适应未来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个简化的观点,但我们从经验中了解到,在大多数建筑中,可以相对容易地实现高达30%的节能,并且还有更多的潜力。例如,在辉瑞位于德国弗赖堡的新HighCon工厂,通过集成空调、通风和供暖,我们的技术帮助实现了与相同规模的传统工厂相比40%的能源消耗减少。显然,如果我们要减少建筑物的能源需求,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数字工具的数据,并从长远角度看待数字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率。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拥有全球房地产投资组合的企业组织可能难以应对庞大的资产规模和管理标准化。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效率、脱碳或净零目标——通常与行业或地理法规相一致——但尚未制定实施计划。

通过数字化实现集中决策和标准化具有巨大的价值,且越来越多的单独解决方案或技术已经不够了。对于企业业务来说,解决方案是与能够全面集成和实施全球房地产端到端脱碳或能效计划的供应商合作,并通过专注于速度和影响,在整个建筑车队中扩展数字化计划。

投资提高能源效率

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必须增加对建筑节能措施的投资。但技术发展和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物联网支持的“服务即服务”模式,降低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准入门槛,使能效项目可以通过其保证的成本节约获得融资。

通过云部署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前期基础设施成本,使企业能将支出从资本支出转移到运营支出,并为价值和确定的结果付费。融资模式存在,投资回报率也存在,将节能措施应用于现有建筑是前所未有的容易,且新模式一直在使改造变得更便宜和更可扩展。

数据中心:一个不太可能的榜样?

数据中心支撑着我们数字生活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在过去的五年里,数据中心的工作量增加了约260%。尽管如此,该行业的全球能源消耗只出现了温和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数据中心已经通过更高效的微处理器、向超大规模设施的转变以及部署数字技术来更有效地管理设施的环境条件,将能源使用与不断增长的需求脱钩。例如,只在需要的时候和地方使用传感器和人工智能引擎来运行冷却和通风基础设施。

当然,在我们需要数字化的建筑中,数据中心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它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智能应用技术如何对优化和能源效率产生重大影响,并帮助我们将能源使用与日益增长的需求脱钩。每一栋建筑——医院、工厂、商场、办公楼和大学校园——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必须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作用,而数字化就是答案。

©本文为清一色官方代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清一色无关。清一色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中部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著作权人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微信/QQ:1074760229)。转载请注明出处:清一色财经

(0)
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微信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支付宝扫码打赏
清一色的头像清一色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5月5日 18:29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18:29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1643011589-QQbutton

手机:13798586780

QQ/微信:1074760229

QQ群:551893940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