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
谁是2024的“垫底基”?1472只产品亏钱,金元顺安优质精选垫底TOP1
①共1472只主动权益基金在2024年全年收益告负,占比约为35%。其中,垫底TOP1为金元顺安优质精选;
②业绩较差的基金多有三个共性,一是多为中小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二是亏损较多的产品规模较小,三是持股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低,部分基金股票仓位较小。 -
仍在努力谋求一张公募牌,券商资管与公募如何交出差异化答卷?
①目前取得公募资格的券商或券商资管有15家;
②东吴证券研报指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券商公募化转型已完成,部分券商资管业务已出现向上拐点。 -
千亿私募景林致信投资人,三封信同涉AI投资机会,中国资产、港股定价权成关键词
①高云程:未来主要任务是寻找出在中国经济再增长过程中真正受益的企业,目前公司组合为未来一段时间已经准备好了一批公司;
②金美桥:2025年,对中国资产谨慎乐观,相对更看好香港股市;
③蒋彤:AI大模型的进一步突破,具身智能提速落地,经济触底回升等在2025年值得期待。 -
何以为冠?摩根士丹利基金雷志勇:从立足产业、追求确定性开始
①雷志勇表示,他的整体投资思路并非简单追逐赛道,而是通过对产业进行紧密跟踪,判断人工智能推动全球产业变革背后的确定性投资机会;
②雷志勇透露,其组合目前重点关注云端的服务器、光模块、PCB,智能终端的苹果链、眼镜以及配套数据中心,散热和液冷等。 -
2025年A股不见“开门红”,因何下跌?基金经理一线解读
①沪指失守3300点,2025年没有“开门红”;
②真真假假的小作文纷飞,折射投资者对国内政策真空期与海外不确定性的焦虑;
③短期震荡成为机构共识。 -
前两年的绩优基金最新战绩如何?有谁做到了一直优秀
①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2023年为主动权益冠军,其在2024年收益仍达28.16%;
②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混合、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2022年排名前十,2023年回报均超20%;
③泰信行业精选混合2023年排名第七,2024年却亏损近15%。 -
为何建议当下关注中证A50ETF?
①2025年权益市场受国内政策支持,流动性充裕,结构性机会显著,中证A50指数价值凸显;
②ETF等指数产品成投资者首选,2024年内ETF规模突破3.6万亿,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超万亿;
③中证A50指数自发布以来回报率达15%,跑赢同期其他核心宽基指数,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
十大关键词看ETF市场“弯道超车”
① 相较以往,ETF市场呈现更快的规模增长速度;
② 与2023年底相比,宽基ETF规模增加1.36万亿元,增幅达到161.49%。 -
首批8只“绩优”债券ETF获批,公募称:2025年发行第一“卷”来了!
①上报仅1个月,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获批;
②债券ETF 产品供给更丰富,业内称:2025年发行第一“卷”来了! -
2024年公募业高管大变动全貌图
①36家机构董事长变更,多是退休或工作调整,外资公募多见掌舵人变更;
②41家总经理变更,后续去向包括同行、同公司其他职位等;
③副总经理岗位变更既有回归投研,也出现不少同行业人才流动。 -
2024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位出炉:雷志勇大幅领先夺冠 金梓才5只产品霸榜前五 AI成大赢家
①雷志勇管理的大摩数字经济位居榜单冠军,金梓才管理的5只产品挺进榜单前十。
②在过往数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冠军”得主中,有部分基金经理在2024年依旧有着不错的业绩,如顾鑫峰等;也有表现相对平庸的,如崔宸龙等。 -
浪潮涌动!把握这个领域的“增长契机”
对于2025年市场,诺安基金表示,AI是新一轮科技长周期主推力,也正在开启半导体新一轮长周期,需要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科技浪潮、国内自主可控迫切需求的两条主线,持续关注优势产能出海和新兴制造业产业机会。
-
“最优”基金经理发声:雷志勇、金梓才、马丽娜等将做哪些重点布局?
①2024年以来有27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超过30%,13只产品收益超50%。雷志勇管理的大摩数字经济年内收益高达74.87%暂居第一;
②对于接下来的市场风险和投资机会,雷志勇、金梓才、马丽娜、王晓川、江山、何奇、张璐等绩优基金经理们有话要说。 -
罕见一起!江信基金董事长被带走调查,近年发展裹足不前
①基金公司董事长被带走调查传言又起,这一次直指江信基金元老孙桢磉;
②多名知情人确认了此事。 -
两家公募在深圳落子分公司,控成本,也要抢市场
①近日,华泰保兴基金和惠升基金宣布新设分公司,均位于深圳;
②公募业普遍策略是集中力量在经济发达区新设分公司,裁撤收益贡献不大的四五线城市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