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渠道
-
消费者关注中长期保障收益,增额终身寿险成银行代销热门产品
本报记者 彭 妍在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基金收益欠佳、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下,部分可为客户锁定长期稳定收益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备受青睐。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利率
-
头部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齐降 改革拐点何时现?
转自:贝壳财经
图/IC 在客户需求升级,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大背景下,改革一度被寿险公司视为发展突破的利器,过去两三年,多家头部寿险公司纷纷迈入转型期,但从2022年中报数据来看,转 -
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利润下降——上市险企发力新渠道寻求转型
来源:经济日报日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保险业上市公司半年报相继披露完毕。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险企的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保险业保费收入依然保持增长态势。来自中国银保监
-
上市险企中报观察:人身险转型 银保渠道成“发力点”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记者 朱艳霞8月末,上市险企相继公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各险企人身险业务仍在深度调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代理人数量继续下降,打造
-
上市险企投资收益承压,作为银保渠道“主力”的增额终身寿险高利率可否持续?
近期,险企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保费渠道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银保渠道逐渐替代个险渠道成为上半年险企保费收入的增长引擎。而在银保渠道中,增额终身寿险逐渐成为主力产品。分析人士认为,对
-
上半年五大寿险个险人力合计减少49.6万人 个险渠道“提质增效”仍在持续
◎五家寿险上半年的个险人力累计减少49.6万人。从“老七家”寿险公司数据来看,去年代理人数量下滑了36%,今年上半年下滑速度为14%。◎五大险企在推动个险渠道提质增效的同时,还不约
-
保险产品悄然搅动银行代销江湖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带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悄然走俏,正在搅动银行代销江湖。“如果有长期不用的钱,买这类保险比较合适。对流动性需求不高的话,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渠道。”
-
提振银保渠道成寿险转型共同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寿险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银保渠道成为增长主力军。最新披露的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显示,各公司寿险业务转型进展不一,但提振以银保渠道为主的多元渠道成为多家上市险企的
-
“长期不用的钱,买这类保险合适!”银行“卖保险”热情高
近段时间,一些带有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悄然走俏,“搅动”银行代销江湖。“如果有长期不用的钱,买这类保险比较合适。对流动性需求不高的话,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渠道。”工商银行华北某网点
-
重回战略视野!四大险企银保渠道上半年均现两位数增长,“花式出招”大手笔招揽
记者| 苗艺伟今年以来,面对代理人渠道业绩的持续下滑,头部险企开启新一轮对银行渠道的奔赴。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且通过各类模式大手笔
-
寿险业改革成效初显:代理人数量降幅收窄 银保渠道业绩高增长
◎周亮 何奎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寿险业改革成果显现,代理人数量降幅收窄、银保渠道业绩大幅增长。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个险代理人数量分别较年初
-
基金卖不动,保险来救场?上半年银保新单大涨15%,银行险企开启双向奔赴模式
来源:慧保天下2022年的个险渠道有多萧条,银保渠道就有多么的炽烈。上半年,寿险巨头银保保费集中放量增长,以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为代表的险企,踩着个险新单持续下滑的步伐,
-
个险渠道正在经历两大趋势性变化
过去几年,寿险业个险渠道正在经历两大趋势性变化,一是“人力供给充沛变为人力供给紧缺”,二是“存量需求变为流量需求”。所谓“人力供给充沛变为人力供给紧缺”,是指人力资源市场对个险代理
-
光大永明人寿一季度亏逾7000万 银保渠道“依赖症”何时能除?
《投资者网》王瑄根据监管要求,今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下称“偿二代二期”)已落地执行,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的原则,识别资金最终投向。新规之下,今年一季度
-
储蓄型保险的盛世危言:前5月重疾险新单下滑超30%,但仍是行业立命之本
注:本文原题《产品体系分析、渠道发展推演、健康险定位》,略有删改。2021年,我国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为8803亿元,相比2020年8172亿仅上涨7.8%,这改变了健康险历年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