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
-
银行托管、销售服务费率被指公募最后一块收费高地,也有调降空间?
①从代销到托管,银行再次拥抱ETF时代的公募生态;
②公募费率改革以来,仅行业托管费收入两年就减少18亿;
③销售环节仍是费率高地,第三阶段降费或于近期落地。 -
科创板优化IPO配售机制征意,引入约定限售模式、实施差异化配售,关注三大修订
①此次规则修订主要调整了未盈利企业新股发行配售机制;
②这意味着“科创板八条”关于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的又一措施落地;
③此次改革引入了约定限售的模式、实施差异化配售,有助于打破当前平均分配的格局。 -
仍在努力谋求一张公募牌,券商资管与公募如何交出差异化答卷?
①目前取得公募资格的券商或券商资管有15家;
②东吴证券研报指出,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券商公募化转型已完成,部分券商资管业务已出现向上拐点。 -
2024年公募业高管大变动全貌图
①36家机构董事长变更,多是退休或工作调整,外资公募多见掌舵人变更;
②41家总经理变更,后续去向包括同行、同公司其他职位等;
③副总经理岗位变更既有回归投研,也出现不少同行业人才流动。 -
2024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位出炉:雷志勇大幅领先夺冠 金梓才5只产品霸榜前五 AI成大赢家
①雷志勇管理的大摩数字经济位居榜单冠军,金梓才管理的5只产品挺进榜单前十。
②在过往数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冠军”得主中,有部分基金经理在2024年依旧有着不错的业绩,如顾鑫峰等;也有表现相对平庸的,如崔宸龙等。 -
罕见一起!江信基金董事长被带走调查,近年发展裹足不前
①基金公司董事长被带走调查传言又起,这一次直指江信基金元老孙桢磉;
②多名知情人确认了此事。 -
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赚钱效应如何?全部正收益,为何仍留不住基民
①自2023年四季度成立至今,上述20只产品全部取得正收益,业绩最好的产品——中欧时代共赢成立至今回报达39.61%;
②20只浮动费率基金规模较去年底缩水11.47亿元,下降幅度15.02%,不少业绩排名靠前的产品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
前海开源基金吴国清的投资哲学:洞察周期 把握成长
在公募江湖中,不少基金经理以十几年磨一剑的专注与执着,创造了稳健的回报,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体验,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吴国清便是其中之一。
-
指数基金业绩胜主动,TOP10全排名占8席,芯片类ETF回报超70%
①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以71.47%的年内回报居指数型投资排行榜一,全市场排名第二;12只指数型基金年内回报超50%;
②榜单上看,指数型基金已有战胜主动权益型基金之势,前十中,就有8只被动指数型基金;
③医药类指数基金仍表现不佳。 -
如何看2025投资机会?财通基金金梓才:本轮行情主要是流动性带来的估值驱动
①从配置角度看,金梓才主要关注三大方向:海外算力基建、国内算力基建、新消费;
②在基金经理匡恒看来,2025年可转债性价比凸显;
③投行业务部负责人胡凯源认为,“并购六条”可能成为本轮市场行情和定增行情的有利推手和催化剂之一。 -
年度冠军基提前锁定,仅剩2天亚军争夺白热化,谁最有望胜出?
①主动管理冠军基几乎无悬念,花落外资公募;
②亚军、季军之争则相当激烈,十几名基金经理加入角逐;
③绩优基金经理展望明年:期待政策落地,比2024年乐观。 -
公募总规模反弹直逼32万亿,11月增加近5000亿,一类基金规模下降
①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1.99万亿元,与10月底相比增长4794.82亿元;
②11月,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QDII基金均实现规模增长,但混合型基金规模下降。 -
东方证券最新高层调整有何深意?关注专业化和年轻化
①将CIO卢大印提拔至副总裁并主持工作,主要是出于战略层面考量,旨在发挥数字化转型、让科技更能发挥战略驱动作用;
②公司计划在未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特别是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人才梯队建设上,以确保公司能够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来适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私募基金投资门槛一般是多少?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有何区别?
私募基金投资门槛比较高,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投资者的个人净资产不能低于1000万元以及个人的金融资产不能低于300万元,还有就是个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于50万元。
-
“红包”高峰至,超60只债基今日分红,今年已发放红利1700多亿元
①年内已累计分红超过10亿元的债基有6只,在5亿元以上的有30只,1亿元以上的512只。
②有26只债基今年的分红次数多达10次及以上,438只债基分红次数在4次及以上,最多13次。